起重设备

中国中车国家名片诠释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22/11/8 9:07:31   
生姜擦白癜风有效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30600.html

年8月14日,在波士顿金融区、哈佛大学等站点乘坐地铁的人发现:地铁换新车辆了!新地铁车辆正是由中车制造,接下来还有多辆中车制造的地铁,将陆续上线,替代波士顿市部分已运行数十年的旧列车。

“国家之强始于交通之强,交通顺则百业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稳健增长,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交通方面,我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截至年底,我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9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2/3。

更令国人自豪的是,这些在铁路网上跑的列车,基本上都是我国自主制造的,它们出自同一家企业——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而且,中车的产品,不仅跑在中国的铁轨上,还跑上了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的轨道,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百年中车驶上世界舞台

株洲,田心。

中车株机公司电力机车总成车间门口,“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一行字低调表明,此车间“辈分”不小。

高大挺立的钢结构车间内,多个机车台位有序排开,“复兴号”等多种产品正在总装。“你看那边的钢结构支柱,是80多年前从英国采购过来的,现在还在使用。”工作人员指给证券时报记者看车间旁边的立柱与横梁。

图为中国中车株机制造中心车间宋春雨/摄

《株洲电力机车厂厂志》记载,年,当局鉴于株洲地处粤汉、浙赣、湘黔三路交会要冲,决定在株洲田心地区成立蒸汽机车修理厂。这就是此车间的来历。几经修缮、扩建,这个车间内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多个中国机车、世界机车“第一”,见证了中国电力机车多次重要历史性蝶变,堪称记录中国铁路机车发展的“活史书”。

这,只是中车历史悠久的成员之一。中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年的中车唐山公司,已有年。此外,中车旗下超过百年的子公司有15家。百年来,南北各地多家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厂先后成立、聚合,随后于年成立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年,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从铁道部分离,成立南车、北车两大集团公司。年,南北车实施重组整合,组建成中国中车。

合并后的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按照德国权威统计机构SCI的统计,中车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排名中位居第一,销售收入超过位列第二的阿尔斯通和第三的庞巴迪之和。

中车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截至目前,中车产品已出口全球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的主要生产商,中车近年来为印尼提供的高速动车组、为老挝提供的机车、为巴基斯坦提供的地铁、为埃塞俄比亚提供的轻轨等,都是各所在国首次引进此类产品。

中车速度世界第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代诗人李白的想象,随着呼啸而行的高铁而成为现实。每小时公里,是世界上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目前,北京乘高铁半日内可到达54个城市;京津、沪宁、杭甬、广珠、长吉、昌九、沪杭等高铁沿线,早上坐30分钟高铁跨省上班,下午再坐高铁下班回家买菜做饭,已经成为现实。

图为中国中车株机制造中心车间宋春雨/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瞩目,高铁速度则完美诠释了这种速度。

年,中车研制的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试验台上跑出了公里/小时的试验速度。

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以时速公里上路,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由此跃入全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成为代表中国智造的新“国家名片”。

中车从追赶到领跑

从年开始,以研制时速公里高速动车组为标志,中国的机车事业跨过从无到有、从落后到比肩的阶段,真正迈入领跑的新阶段。支撑其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强大的创新资源和能力。

中车有一支3万多人的科技人才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近3年,中车每年专利申请量均保持在0件以上,目前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万余件。年以来,中车累计获得1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主持和参与起草并发布现行有效国际标准89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技术标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以中车株洲所为例。创立于年的株洲所,60年的发展,就是一部追求发展、自主创新、超越期待的奋斗史。科技创新,则是贯穿这部史诗的主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近20年磨砺和积淀后,株洲所将目光瞄准世界前沿技术,以交流传动为特点的机车牵引新技术进入视野。

“当时,交流传动牵引系统是个新鲜事物,但国外公司很早就开始研究并已经商业运营了,株洲所也很早就意识到这项先进技术,在‘文革’结束后就开始研究了。”曾担任过株洲所副所长的黄济荣说。敏锐的嗅觉,为株洲所开启了一扇通往交流传动时代的大门。

研究交流同步调速系统,试制大功率变流器、同步电机,完成20千瓦异步电机系统研究,通过千瓦交直交试验系统成果鉴定……一系列基础研发项目的推进,成为株洲所进军交流传动的“桥头堡”。

年3月,株洲所交流传动研究室成立,陆续承担包括“电力机车三相交流传动-千瓦机组地面系统试验”、“0千瓦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交流传动技术的研究进入了“攻坚期”。

“做交流传动系统电机电压试验的时候,经常发生器件烧坏,烧得我后来手都有点发抖。”中国工程院院士、株洲所首席科学家丁荣军当年亲历了这一艰难过程。烧坏的电路板堆积如山,对于当时只有几百万利润的株洲所来说,无异于“烧钱”。

“烧坏了不要紧,科研没有不失败的,继续干!”株洲所决策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最终,苦战7年,年,我国第一台交流传动原型电力机车AC0诞生。

年,国务院为铁路装备事业确定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战略部署。株洲所成为公里动车组项目技术受让方,对口承担日本三菱电机牵引变流和网络控制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任务。

历史证明,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株洲所面对的,是一场比拼智慧和耐力的激烈博弈。

“为了摆脱对日方的依赖,我们组织了最优秀的技术骨干,投入到这场战役中。”丁荣军说,根据统计,短短3年中,株洲所先后引进和消化各类技术文件份,各类制造图纸50套张,完成了包括电子生产工艺、结构工艺、系统组装等多项全新工艺技术的引进、掌握和创新,先后实现种材料的国产化。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浩大和复杂工程中,株洲所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系统设计平台,非常好的制造和质量体系,历练了一支非常好的人才队伍。我们将在铁道装备交流传动技术创新方面,完全、真正做到不受制于人。”丁荣军自豪地说。

图为中国中车株机制造中心车间宋春雨/摄

株洲所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条腿”坚持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一条腿”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永磁高铁便是代表之作。

“永磁技术代表着未来牵引方向。早在3年,我们就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永磁牵引系统研发团队。”永磁高铁项目负责人、株洲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江华说。

3年后,国内首台电动汽车永磁电机诞生;8年后,永磁牵引系统在地铁首次应用;11年后,第一代高铁永磁牵引系统装车试验;12年后,第二代高铁永磁牵引系统装车试验;13年后,第三代高铁永磁牵引系统装车试验……年,永磁高铁完成30万公里运营考核,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需求。一个新的时代诞生了,中国高铁动力技术的“永磁时代”到来了。从直流到交流再到永磁系统,从“追赶”到“领跑”,创新速度世界瞩目。

在此过程中,高铁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和配件制造到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仪器、机械、电力等高铁相关产业发展,推动高铁成为区域甚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比如,一列动车组有4万个零部件,辐射20多个省市、余家一级核心配套企业、余家二级供应商企业,能够带动钢铁、铝型材、机械、电子、电气、精密仪器等10余个产业发展,拉动经济效应比例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车从“一穷二白”到“千亿航母”,从“万国机车”到“走向全球”,位居财富世界强第位、全球品牌价值强第位。《财富》发布的“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上,中车排名央企和制造业首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2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