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械管理员王超的颧骨处有一道清晰的分界线,眼睛以下的皮肤被晒成黝亮的古铜色,这是他常年戴着安全帽从事户外塔吊作业留下的印记。今年,他被选树为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荣誉背后是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和坚守责任的无悔付出。在17年塔吊的职业生涯中,本着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原则,王超不停努力着,追求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吊运物料构件多达5座“鸟巢”用钢量上下百米如履平地,常年在没有任何光照遮挡的高空作业,王超的面庞泛着黑红的光亮,这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老成一些。年出生的王超16岁就参加了工作,塔吊上不到一平方米的“方寸空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爱的舞台。“我来自河北承德的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干塔吊司机就是为了谋生。”王超说。他在工作和学习上非常刻苦,在从事塔吊行业的17年里,练就了操控塔吊“稳、准、快”的技术本领。王超年进入北京建工三建公司,他执着地与艰苦工作环境相随,与冰冷的起重设备相拥,与嘈杂的机器轰鸣声相伴。1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累计工作时长达到五万多个小时,楼上楼下吊运的物料和构件多达55万多吨,相当于建设5座“鸟巢”的用钢量。如今的王超,爬上塔吊轻而易举。在建设某重点工程的时候,他可以心不抖脚不颤地爬上多米高的塔吊并精准操作。而最初学徒的时候,他爬个二三十米,就既不敢向上看,也不敢向下看。“爬塔吊对心理来说是个挑战吧,只能一点一点练。想跟着师傅学技术,就不能害怕。”王超说。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王超才度过了“爬高”这一心理关卡,可以顺利爬到驾驶室的位置。“师傅也不可能一直带着你,如何做到平稳度和精准度与速度的和谐统一,操作手法还是要自己领悟。”王超说。而这只是第一步。由于塔吊属于特种设备,安全可靠度需要非常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既要准确吊装物料和构件,又要熟知塔吊设备的各种结构,随时检查发现机械问题,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持有特种工业操作证的王超在检查塔吊顶端的平衡臂时,需要来回行走于大臂根部到臂尖,由于塔吊是钢铁结构具有一定柔韧度,整个平衡臂会随着步伐一直颤抖。“到现在其实还会有点心虚。”王超实话实说,平衡臂最宽的地方只有20厘米,最窄的地方连10厘米都不到,虽然有着成千上万次作业经验,但王超依然把每一次都当做第一次,一丝不苟地按照标准流程作业。高空作业有个共同点:因为上下一次不容易,并且要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吊装,时间无法把控,所以每开始一次作业,就意味着这一天的水、饭、如厕按下了暂停键。每当王超开始攀爬塔吊,就意味着最少6小时内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三九严寒,炎炎酷暑,都对身体极限发起挑战。然而这在王超看来都不算什么,他只觉得快乐。每当登高作业,安全准确地完成每一次操作,他都能感受到一般人无法获得的快乐:“俯瞰全城,心旷神怡!”重大工程万无一失王超在操作及维修技术攻坚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17年间,他始终保持勇于拼搏的精神,努力积累塔吊技术经验,严格把守安全关。年6月接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的任务,他说:“有幸参建这一国家级重点项目,是我在这17年的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挑战”。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项目使用的12台起重设备全部是超大型起重设备,全国仅有4台的中联重科D-T型起重机这个项目就使用2台。在进场安装阶段,正值三十几摄氏度的酷暑天气,为确保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从解析塔吊方案、塔吊基础的施工,到立塔前期的场地协调,王超工作起来每天仅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他坚持“管理水平求提高,技术能力求全面,工作方面求拓展,不足之处求改正”的指导思想,以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态度对待每一件小事,最终以专业、精湛的技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保障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媒体中心工程安全顺利完工,为冬奥服务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劳动竞赛中获得了“特殊贡献奖”和“保障服务品质,满足客户需求”的两项荣誉。年11月至年1月,王超接到重要任务,负责人民大会堂屋面改造工程大型起重设备的保障性检查。人民大会堂正是由北京建工的老前辈们建造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再次参与改造工程,他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管是遇到风雨,还是极寒天气,他在检查过程中,对每一颗螺丝、每一个按钮、每一个安全装置都要仔细打量。因为他心里明白,大型起重设备吊装作业无小事,哪怕有一丝丝的马虎,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历经二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施工,他以零事故、零故障的高标准、高要求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年初,王超担任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机械主管。工程前期完成了15台塔吊的安装工作,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按照施工节点需要陆续拆除。在此期间他每天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下心来,每次执行维修任务都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