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重设备 >> 起重设备前景 >> 进厂工作,这个简单的行为是开启文化变革进
引言
苏联的巨型工厂不仅被看作一种工业化和保护国家的手段,而且也被视为一种文化教化的工具,它将创造出能够经营这些庞然大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男男女女。共产党领导人常常将这一文化工程描述为与落后做斗争,包括文盲、对现代医药和卫生的无知,以及对科学和技术的不熟悉,而这正是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民众的主要特征。许多布尔什维克,特别是列宁,用传统的欧洲术语来定义文化,如读写能力、科学知识储备、艺术欣赏水平。文明意味着小说、象棋、贝多芬、室内水暖、电灯。
但是一些共产党人,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党和整个国家,至少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认为应该从革命中创造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巨型工厂是把它变为现实的工具。进厂工作,这个简单的行为是开启文化变革进程的按钮。对于来自农村的青年男女,特别是来自苏联游牧地区的移民而言,情况尤其如此。许多新来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头、室内水暖、电灯,甚至楼梯。第一次走进工厂,他们可能会觉得很可怕,就像在英国和美国早年的那些人一样。
一个从里海附近的村庄来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年轻妇女A.M.西罗基娜还记得:“机器发出可怕的轰隆声和锤打声,工厂里车来车往。我吓得躲到一边的一个看台上。”一名年轻女子在拖拉机厂的车间里工作,这反映了性别角色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变化,它伴随着重工业的加速化产生。革命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促进了妇女地位平等和新的家庭关系的出现,但在萌芽的工业中心,发生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那里没有必须被推翻的旧秩序。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29%的产业工人是女性;到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2%。在美国或西欧,妇女的职业选择非常有限,许多岗位将她们拒之门外,而操作起重机和经营工厂这种职业,她们甚至永远不会被考虑。然而,旧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因为一些男人拒绝让他们的妻子工作,虐待她们,并且在没有付赡养费的情况下抛妻弃子。学习做完全陌生的工作,这需要时间。为了加速这一进程,苏联人发起了大规模的技能教育。
除了由熟练工人、主管和外国专家主导的非正式车间培训之外,在下班后还开设正式课程,教授具体的工作技能。维克多·雷瑟回忆说,高尔基汽车厂“就像一个庞大的商业学校”。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齿轮部门的美国技工罗洛·沃德指出,在美国,工厂主试图阻止工人完全理解他们操作的机器,而在苏联,工人被鼓励学习有关设备的一切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特殊任务所需要的那些知识。
这一推进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职业教育方面。在新的工业城市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孩子和新生婴儿,人们为建造足够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人识字课程的报名者很多,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就招收了一万名学生。为了提高积极分子的政治水平,有一些学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维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于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工人,有工程学、冶金学等技术学校可以供其深造。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矿业冶金学院,女生占40%。
在这些教育项目里,常常有一些接受津贴的全日制学生和更多的夜校学生。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约翰·斯科特下班后的大部分空闲时间会去夜校上学。他说,事实上,城里16至26岁的所有人都参加了某种正式的课程,这占用了他们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每天晚上,从6点到12点,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里挤满了抱着书本和笔记本匆匆来往于学校的成年学生,他们讨论着莱布尼茨、黑格尔或列宁,把本子放在膝盖上写作业,表现得就像纽约地铁里正逢考试周的高中生。”对于工读生来说,要上课,保持清醒,在辛苦工作一天后还要做作业,是为了开拓一条向上流动的道路。
对苏联领导人来说,教育,尤其是技术领域的教育,使这个国家摆脱了对外国和旧政权的依赖。工厂也试图以其他方式提高工人文化水平。“红色角”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有点像19世纪和20世纪初英美公共大厅里的阅览室,在这些指定的地方有书籍、列宁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的照片、政治海报和开会的空间。许多工厂赞助文学团体举行活动,赞助工人作家制作墙报和张贴在工作场所的大幅报纸。在高尔基汽车厂,管理层发起了部门间的竞赛,以提高工人文化水平。一个部门托人从莫斯科带来了一批人造棕榈树,这些树被放置在装配线旁边。
雷瑟兄弟所在的部门制作模具来冲压金属汤匙,这是一种文化进步,替换掉了工厂食堂和家里使用的木制、带有农民风格的勺子。在斯大林格勒,工厂经理受到了在美国看到的景象的启发,在拖拉机厂周围植树种草,以吸附可能损坏机器的灰尘,并在工人们到达和离开时创造一个能获得更好口碑的环境。与大型工厂一起出现的城市,至少是与工厂本身和新习惯、新价值观同等重要的。一般来说,由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负责提供住房和其他城市设施,但在新兴工业城市,工厂经常担任这一角色,负责员工生活几乎所有的方面。
就像早期英国纺织厂一样,许多工厂拥有商店和农场来供应物资,工人们相当多的工资花在了工厂食堂和商店里(专门的商店有更好的商品,外国工人花费的价钱更低,然后是党政官员、高级经理、“脱产工人”,以及其他特权阶层)。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的“日常生活管理”部门有名员工,他们负责处理住房问题和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项目。这家工厂控制着该市82%的公共活动空间,并赞助了许多文化机构,其中包括1个大剧院、2个剧团、18个电影院、4个图书馆、1个马戏团和12个工人俱乐部。
其中一个俱乐部是献给钢铁工人的冶金宫,里面有大礼堂、大理石走廊、大吊灯和一个环境优雅的阅览室。城里最大的电影院“马格尼特”放映外国和国产电影,其中包括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当地媒体称赞这部电影是“资产阶级电影中的珍品——一部伟大的电影”,也许这种夸赞是不含讽刺意味的,但是它对福特主义进行了激进的批评,而福特主义正是苏联巨型工厂的运营之道。体育并没有被忽视,这座城市有两个大型体育场、许多体育馆和溜冰场,还有一个航空俱乐部提供飞行和跳伞课,这是在苏联很受欢迎的活动。这座城市应有尽有,除了没有教堂。
从具体要素和设计思维上说,这些大型工业城镇里的生活,比西方工业中心城市的生活更具有公共性。特别是在像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但即使在斯大林格勒,工人们最初也住在营帐里,没有私人厨房或厕所(几乎都是室外公共厕所),在寒冷的大房间里一起睡觉。城镇建设落后于工厂建设。年,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当时人口已增长到近25万,有一半的人仍然住在帐篷或其他临时住房里。这座钢铁城市里的规划演变成一场惨败。
结语
一个由奉行现代主义的德国建筑师组成的团队,由埃恩斯特·梅领导,有许多苏联官员来回奔波,而地面上出现的建筑杂乱无章,没有任何规划。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第一个永久性住房,就像高尔基汽车厂附近的城镇一样,具有乌托邦式的社区特征:大型建筑中有许多小型生活空间,还有公用的厕所、浴室和厨房,可在公共食堂享用食物,也可在单独的厨房里做饭,那里提供整套设施。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更传统的家庭结构,无论是来自底层还是上层的人都是如此。这导致了某个家庭,而不是一整栋楼的人,共用某个厨房和厕所,这成为新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