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重设备 >> 起重设备前景 >> 机械行业2023年度策略通用自动化有望复
(报告出品方/作者:湘财证券,轩鹏程)
年机械行业行情回顾
1.年市场震荡走低,机械行业微幅跑赢大盘
加息、疫情等因素导致年市场震荡走低,机械行业最终微幅跑赢大盘。回顾年全年,在负面因素多数时间内占主导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年初以后,在美联储开启加息、俄乌战争爆发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A股市场持续走弱。至4月底,随着国内局部疫情好转、俄乌战争影响逐渐钝化,市场迎来一波小幅反弹。然而,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叠加国内疫情再次大范围扩散,市场自7月开始再次单边下行。直至10月底,美国通胀逐渐见顶使得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速度,叠加国内防疫政策逐渐出现转变,市场再次有所反弹。年全年,沪深指数下跌21.3%,机械设备行业下跌20.4%,跑赢大盘0.9个百分点。
对比其他行业,机械设备行业年表现相对靠后。对比其他一级行业,年,机械设备行业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1,排名相对靠后。而在年全年大盘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全部31个一级行业中,仅有综合(11.6%)和煤炭(10.9%)两个行业全年涨幅为正,其他29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年机械设备子行业中仅有印刷包装机械涨幅为正。从机械设备各细分板块上看,年,机械设备的21个子行业中只有印刷包装机械全年涨幅为正,为1.6%,其余20个子行业年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年,表现靠前的子板块有印刷包装机械(1.6%)、光伏加工设备(-5.3%)、机床工具(-6.2%)、磨具磨料(-8.9%)、工控设备(-10.0%),表现靠后的板块包括激光设备(-47.3%)、锂电专用设备(-40.3%)、半导体设备(-30.5%)、其他自动化设备(-29.2%)、其他通用设备(-27.4%)。
1.2企业中长期贷款拐点已现,表明融资端开始逐渐复苏
政策发力下,我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已迎来拐点。从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变化来看,自年4月其累计增速降至-17.8%的低位后,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驱动下,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累计增速开始逐渐回升。年1-11月,我国累计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已达约9.85万亿元,同比增速回升至10.8%。
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速一般领先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一般而言,企业在预计其未来的经营情况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增加贷款。因此,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变化拐点基本均领先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化。而随着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在年4月迎来新一轮上行拐点,我们预计,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也将到来。
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和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也出现边际改善。此外,我们从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和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这两个指标上亦可看出,我国制造业以及整体工业的复苏或将逐渐到来。其中,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自年二季度达59.7的低点后,三四季度均迎来回升。而我国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也从年一季度开始逐渐回升。
目前仍处于去库存阶段,静待补库周期到来。此外,我们从库存短周期的角度来看,未来库存周期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年11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1.4%,PPI(全部工业品)当月同比下降1.3%,均处于下降通道中,表明当前我国仍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从历史上看,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四轮去库存周期,时间从12个月到31个月不等。而本轮去库存周期开始于年5月,至今也已有7个月。因此,从时长上看,本轮去库存周期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1.3出口或为扰动因素,但不改整体复苏趋势
我国出口额、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美国进口额变化基本一致。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我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相当密切,我国的对外出口金额与美国对外进口额的变化高度相关。而出口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需求来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化与我国对外出口额也保持基本一致。
持续加息下美国经济或持续走弱,一定程度影响我国出口。目前市场担心美联储持续加息将导致美国等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走弱,进而影响我国出口。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已降至48.4%。但我们认为,随着美国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加息幅度已开始逐渐放缓。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年我国出口可能会受美国经济走弱影响而对制造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料将更加强劲,足以弥补出口下滑的缺口。
2通用自动化:制造业利润有望持续修复,带动需求恢复增长
2.1自动化需求与制造业整体景气度高度一致
工业自动化可分为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工业自动化指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生产和制造的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核心是各类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其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下游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床、直线电机等。
工业机器人、机床产量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基本一致。从高频数据上看,由于机床、工业机器人、工控设备等通用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众多制造行业。因此,其需求变化与我国制造业整体景气度密切相关。从数据上即反映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和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的变化与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我国老龄化和人工成本快速上升,是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持续降低,推动劳动人员平均工资快速上涨。从年到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3.67万元上涨至9.25万元,复合增长率为9.69%,高于同期我国制造业营业收入4.06%的复合增长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推动机器代人趋势出现。此外,以及如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对于加工精度有极高要求,人工无法完成相应加工过程,也必须由自动化机械代为完成。因此,机器替代人工进行制造生产越来越普遍,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持续提高。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亿元。根据工控网数据,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亿元,同比增长23.0%,年以来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年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还将增长11.3%至亿元。从构成上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六大类子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运动系统、反馈系统、执行系统以及其他。年,反馈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占比分别为23.6%、21.6%、20%,运动系统、执行系统占比分别为15.8%、11.4%。
大而不强,细分领域国产化率较低是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主要问题。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是一个超亿的大市场,但是大而不强、各个重要领域国产化率较低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MIR等机构数据,年国产化率较高的伺服系统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只有43.3%,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国产化率则更是只有不到7%。而在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解决这些制造业中的关键“卡脖子”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下游实现突破,为我国工业自动化自主品牌提供发展良机。不过,我国工业自动化的下游领域市场格局的变化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以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MIR数据,年我国机床销量约21.1万台。其中,电子行业需求占比最高,为28%,其次是汽车行业(22%)、通用机械(12%)、航空航天(22%)以及模具(10%)等。而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亦是电气/电子产品行业,占比约32.8%。其次是汽车业(23.1%)、金属和机械制造业(12.7%)等。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高增长行业中,国内品牌已经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相比于合资或国外客户,国内企业对国外设备的粘性较弱。并且,在国际局势愈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为了供应链的可靠和稳定,也更加愿意给与国内设备更高的供应份额。如果我们再往产业链上游延伸,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国内设备厂商和其零部件供应商。因此,一方面,通用自动化下游整体迎来复苏将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下游国内品牌市占率的持续提升,也将推动上游通用自动化设备行业国产化率的提升。
2.2工控设备:外资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内资奋起直追
2.2.1PLC:国内市场西门子份额第一,内资品牌市场份额较低
年我国PLC市场规模约亿元,中大型和小型PLC各占一半。PLC,即采用可编程序存储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命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控制机器设备功能的数字电子系统,是机器设备的逻辑控制和实时数据处理中心。年,我国PLC市场规模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中大型PLC市场规模约78.9亿元,小型PLC市场约79.6亿元。
小型PLC市场上西门子份额领先,内资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从市场格局上看,小型PLC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内资品牌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由年的7.8%提升至年的13.5%。而从单个企业看,西门子、三菱电机以及欧姆龙仍占据前三,其后是汇川技术和信捷电气两家自主品牌,年市场份额分别为6.9%和6.6%。
大型PLC市场仍以外资为主,国内企业份额极低。而在大型PLC市场上,目前仍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年欧系、日系和美系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6%、33.0%和6.5%。其他如大陆品牌和台湾品牌仅占据6.9%的市场份额。从单个企业看,西门子可谓是一家独大,其年的市场份额达到49.3%,随后则是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以及施耐德等外资品牌。
2.2.2变频器: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汇川技术为国内龙头
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年超亿元。变频器,是一种把电压与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和频率可变交流电的装置,其一般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或者输出转矩。根据输入电压不同,变频器可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变频器。输入电压不高于V的变频器为低压变频器。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电梯、暖通空调、起重是使用变频器最多的几个行业,其次是电子制造、纺织以及机床等行业。近年来,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年达到.5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9.8%。
低压变频器市场格局三强鼎立,内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从市场格局上看,低压变频器主要由欧美、内资以及日韩三大品牌占据。其中,欧美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年和年分别为44.5%和44.6%。而内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由年的38.7%提升至年的42.3%。日韩品牌则由16.8%下降至13.1%。从单个企业来看,ABB、西门子和汇川技术可谓是三强鼎立,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1%、14.5%及12.9%,随后是施耐德、丹佛斯、英威腾等其他企业。
中高压变频器市场竞争激烈,汇川市场份额较为领先。而在中高压变频器市场,年我国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为54.6亿元,同比增长17.1%。预计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5亿元,相比年复合增长率为11.9%。而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汇川技术、施耐德、北京合康以及西门子的市场份额较为领先,且相互之间差距较小,竞争较为激烈。
2.2.3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内资品牌市场份额超越外资
伺服系统是一种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的运动控制部件,是以物体的位移、角度、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动态跟踪目标位置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主要应用于对定位精度和运转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伺服系统可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
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等新型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1.9%;而年市场规模仅为.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3.4%。而从下游需求分布来看,电子制造设备依然是通用伺服系统需求占比最高的领域,年为18%。但电池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等高成长行业对伺服系统需求增长较快,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通用伺服系统内资品牌市场份额最高,国外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竞争格局上看,在汇川技术、禾川科技、信捷电气和埃斯顿等国内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通用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已经从年的27.6%提升至年43.3%,而日韩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从年的52.7%下降至年37.8%,欧美品牌市场份额也从19.7%下降至18.9%。而具体到各个企业,目前市场份额最高的已经是国内品牌汇川技术。其次则是安川电机(10.5%)、松下(9.6%)、三菱电机(8.8%)、西门子(8.1%)等四家外资企业。
2.3机床工具:需求复苏叠加更新换代,机床产量有望恢复增长
2.3.1疫情影响下,年我国机床产量有所下降
高基数叠加疫情影响,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有所下降。自年2月开始,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增速开始趋于下降。至年,由于4月开始国内疫情接连爆发,叠加高基数,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开始负增长。年1-11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52.00万台,同比下降12.5%,金属成形机床累计产量16.8万台,同比下降15.2%。
日本金属切削机床订单额变化与我国金切机床产量基本一致。此外,由于日本作为我国机床重要进口国之一,其金属切削机床订单额变化与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基本一致。因此,受到我国以及日本疫情的影响,年10月,日本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定单金额为1,.4亿日元,同比下降14.0%。为自年1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这也与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吻合。
2.3.2更新大周期开启,数控化率有望伴随更新换代而持续提升
我国机床长周期拐点或已到来,未来更新换代有望成为核心需求驱动力。而从长周期的维度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自年达到88.68万台的历史峰值后,便开始了连续8年的持续下降。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2.10万台,同比下降18.8%,仅有年峰值的一半左右。金属成形机床亦是如此,其产量从年的34.65万台下降至年的20.20万台。不过,一般而言,机床的使用寿命在10年左右。使用超过10年的机床,虽然可通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方式继续使用,但其加工精度则会有所下降。因此,在更新换代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年和年的产量开始逐渐回升,成形机床年产量也重回增长。
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数控机床较好的解决了精密、复杂、小批量以及多品种的加工问题,因而具备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是机床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机床数控化率基本都在80%以上。而我国虽然近年来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年的31.1%提升至年约44.9%,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也提升至11.4%。但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未来普通机床更新换代为数控机床,也是支撑我国机床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2.3.3整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高端市场仍有待突破
整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市场格局仍较为分散。根据MIR的数据,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企业持续发力的推动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由年的57%提升至年的67%。而从单个企业来看,目前我国机床市场仍然维持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其中,市场份额相对较高的企业为创世纪(6%)、马扎克(5%)、北京精雕(5%)、津上(5%)。
高档数控机床仍依赖进口,成为重要的“卡脖子”环节之一。虽然从市场份额上看,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占比并不高。但是,由于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的唯一手段。而由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在内的“瓦纳森协定”禁止其成员国向管制对象出口高精密五轴及以上高档数控机床。因此,我国想要进口五轴机床不仅难度极大,而且即使获得进口,价格也十分昂贵。从国产化率上亦可看出,虽然我国中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在60%以上,但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仍不到10%。因此,我国若要真正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大幅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等“卡脖子”环节的国产化率。
制约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从构成上看,高端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装置、驱动系统、机床框架等。其中,数控系统作为机床的“大脑”,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件,其成本占比也超过20%。而从各机床上市企业披露的数据来看,在机床的数控系统、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除了科德数控可以自制数控系统外,其它公司的数控系统基本均需要对外采购。而如导轨、丝杠等传动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则基本所有公司都需要对外采购。因此,若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最根本的就在于提高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核心功能部件的自制能力。
机床工具行业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有利推动国内企业发展。近年来,为了支持我国机床行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重要的相关政策。年5月,《中国制造》中提出要“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年11月,《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而在年8月的国资委党委会议上也强调,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年9月,我国首批机床行业ETF成功发行。同月,首个我国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SO正式发布。该标准是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此外,人民银行设立的亿额度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也有助于机床行业的更新换代。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机床工具板块未来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一、制造业复苏带动机床需求回升。二、十年更新周期开启,将开启升级换代。三、高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零部件仍是“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亟需提升。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背景下,民营机床企业有望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提高市场份额。
2.4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国产化率仍较低
2.4.1下游需求回暖,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降幅持续收窄
工业机器人产量恢复正增长,累计产量降幅持续收窄。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自21年2月达到峰值后,在基数效应影响下增速开始不断下降。年,由于国内疫情爆发,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也同比下降。不过,随着三季度国内疫情缓解,工业机器人需求开始逐渐恢复。年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01万台,同比增长0.3%,连续三月正增长。1-11月累计产量40.26万台,同比下降2.6%,降幅从年8月开始持续收窄。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和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从销量和市场规模上看,根据MIR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子等新兴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5.6万台,同比增长49.5%;市场规模也达到.7亿元。而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仍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年有望达45.7万台,相比年复合增长率为15.6%。
差异化竞争叠加率先布局高增长领域,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从竞争格局上看,年,由于疫情导致外资机器人企业供应链受创、内资通过提供行业专机等差异化产品和整套解决方案,以及下游客户降本诉求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市场份额再次突破30%,至32.8%。而随着内资工业机器人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对锂电池、光伏等高增长领域的重点发力,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未来仍将持续提升。
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出货量超1万台,新时达进入出货量前十强。从企业情况看,年,在内资份额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前十名中的内资品牌由年的只有埃斯顿1家增加至埃斯顿、汇川技术和新时达3家,并且埃斯顿和汇川技术的出货量均超过1万台。
2.4.2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同样亟待提升
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是工业机器人三大主要部件。从工业机器人结构上看,工业机器人主要是由减速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以及本体和其他部件组成。其中,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是三大主要部件,其成本占比也最高,分别约为35%、20%和15%,合计高达约70%。而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其他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分别约为15%左右。
我国RV减速器纳博特斯克一家独大,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受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持续增长,RV减速器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年达到约43.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0.7%。但是,目前我国RV减速器的主要市场份额仍被全球龙头纳博特斯克占据,其年国内市场份额高达53%。其次是国内企业双环传动,其年的市场份额约14%。此外,住友、飞鸟、中大力德等企业也占据少量市场份额。
谐波减速器市场两强林立,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同样受益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国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根据MIR数据,年我国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为12.1亿元,同比增长24.7%。预计年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相比年复合增速为19.9%。而从市场格局上看,与RV减速器市场纳博特斯克一家独大不同,谐波减速器呈现出哈默纳科和绿的谐波两强林立的局面。其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6%和25%。此外,如来福谐波、汉宇集团、大族激光以及四川福德等国内企业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因而内资品牌市场份额已接近一半。
3工程机械:国内外有望共振,推动需求拐点到来
3.1出口延续高增长,成为需求重要支撑
挖掘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成为需求重要支撑。年,在国内需求持续走弱的情况下,挖掘机出口则延续了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单月和累计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需求的重要支撑。年1-11月,我国挖掘机总销量约24.4万台,同比下降23.3%。其中,国内销量约14.6万台,同比下降43.7%,占比为59.6%;出口约9.9万台,同比增长64.9%,占比为40.1%。
装载机、叉车、汽车起重机等其他工程机械年出口量及占比亦持续提升,验证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各产品线上竞争力均有所增强。年1-11月,我国装载机累计销量约11.5万台,同比下降12.7%,其中出口量约3.9万台,同比增长24.6%,占比为34.1%。叉车累计销量97.2万台,同比下降4.6%,其中出口量约32.8万台,同比增长15.2%,占比为33.8%。汽车起重机累计销量2.42万台,同比下降49.5%,其中出口量约0.49万台,同比增长68.7%,占比为20.2%。高空作业平台累计销量18.4万台,同比增长21.7%,其中出口量约6.71万台,同比增长65.1%,占比为36.5%。
3.2年国内需求有望持续改善,海外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地产仍为国内需求最大变量,政策持续回暖有望推动地产需求持续改善。地产作为挖掘机最大的需求领域,其景气度直接影响国内挖机销量。数据上看,年以来国内挖机销量增速拐点基本与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拐点同步。不过,本次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挖机销量增速已从3月(-63.6%)回升至11月(2.7%),但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仅从5月(-23.6%)收窄至11月(-23.3%),地产销售的修复力度远小于国内挖机销量。我们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基建投资对于国内挖机需求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基数变化以及国四环保标准正式实施带来的更新需求。而展望年,随着地产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防疫政策变化后带来的经济复苏和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地产行业供需两端均有望迎来实质性改善,从而推动国内挖机销量增速进一步回升。
开工率亦逐渐修复,亦预示国内挖机销量或有望持续回升。此外,我们观察近五年国内挖机的开工率和月度销量,可发现开工率变化略领先国内挖机销量1个月左右。而本轮国内挖机销量的下行周期始于年3月约7.3万台的历史峰值,此后由于前期透支、高基数等而快速下降,并连续19个月负增长,直至年4月降幅才开始逐渐收窄,并于11月重新转正。而从开工率来看,年6月以前,挖机开工率与近五年同期仍有很大差距,而从6月份开始开工率则逐渐上升,9月已基本与年同期持平。虽然10月和11月因为疫情影响开工率再次下降,但修复的趋势仍在。因此,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和需求复苏,开工率有望再次修复。
专项债提前下发推动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托底国内需求。年初以来,为应对冲击,在专项债提前下发的安排下,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年1-11月,我国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因此,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也出现明显回升,1-11月累计增长8.9%。而展望年,随着11月份国务院提前下发年部分专项债额度,预计基建投资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不会对国内工程机械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海外需求复苏、我国企业加速出海以及疫情影响海外企业供应是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方面,我国企业为平抑国内需求周期性波动,近年来持续利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性价比优势,加大对国际市场布局。叠加疫情影响下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供应链不足导致产品出货周期拉长、供应量减少等问题,给予我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机遇。我国挖机等工程机械出口量自年开始持续增长,年前11月出口挖机约9.9万台,同比增长64.9%。
此外,我们通过比较我国挖掘机出口量与美国已开工新建私人住宅可以发现,18年以来我国挖机出口变化与美国新建住宅变化保持较高一致性。其原因可能在于美国、欧盟等海外主要经济体地产周期较为吻合,并由此带来的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相关需求,进而对海外挖机整体需求变化产生影响。
我国工程机械主要出口地区和各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出口金额方面,年1-9月,我国工程机械总出口额为.9亿美元,同比增长36.0%。而分地区看,我国对东盟、欧洲、非洲拉美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均增长明显。其中,对非洲拉美地区的出口额增长最快,相比年同期增长48.5%。而分类别看,占比最高的为工程机械零部件,其出口额为.5亿美元,占比近34.5%。其次是挖掘机,出口额达61.3亿美元,占比约18.8%。同时,挖掘机也是年出口增长最快的类别,相比年同期增长了81.8%。因此,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设备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海外对工程机械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有望弥补新增需求可能下降的不足。
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大概率将保持正增长。综上,我们对挖掘机的国内需求和出口做以下敏感性分析。国内方面,在低基数、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有利因素影响下,我们认为,年挖掘机内需大概率有望保持正增长,假设基准情形下增长0%。出口方面,虽然海外利率提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影响海外整体需求,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有望通过提高市场份额对冲海外整体需求下滑的影响,我们假设,基准情形下,年挖机出口量同比增长10%。因此,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同比增长4.0%。悲观情况下,即国内挖机销量同比下降10%、出口量与年持平时,年我国挖机总销量也仅下滑6.0%。在乐观情况下,即国内挖机销量增长10%、出口量增长20%时,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将增长14.0%。
3.3装载机、叉车等其他工程机械也有望保持增长
除挖掘机外,装载机、汽车起重机需求也有望迎来复苏。除挖掘机之外,我们认为装载机和汽车起重机年销量也有望恢复正增长。原因在于,一方面,从历史上看,装载机、汽车起重机与挖掘机的最大需求均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三者销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年风电装机有望保持增长,也对汽车起重机销量产生一定支撑作用。
叉车销量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较为一致,有望受益于制造业需求复苏。与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品种不同,叉车广泛应用于物流和制造业各个领域。因而,叉车销量变化与工业机器人、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以及工业企业利润变化较为一致,受制造业整体景气度影响较大。因此,与通用自动化设备相同,叉车销量有望随制造业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修复而恢复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对于工程机械行业,随着地产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基建投资则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仍有望保持高水平,叠加低基数,年工程机械国内需求有望恢复增长。海外方面,虽然受利率提高影响海外整体需求可能有所下滑,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有望凭借产品优势,持续拓宽渠道、提高海外市场份额,从而保持出口增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